登录 搜索

非遗在珠海系列(四十三)粤剧

发布时间:2021-07-19 00:00:00| 作者:

点击上方“珠海市文化馆”

即可了解更多公共文化资讯!

粤剧

——你睇斜阳照住嗰对双飞燕

睇我独倚蓬窗我就思悄然


粤剧又称

“广东大戏”“广府戏”

是以行当为中介

通过载歌载的表演形式

来演绎故事的一门舞台表演艺术

是流行于广东、广西

及香港、澳门等地的剧种


粤剧源自南戏

流行于珠江三角洲等

广府民系聚居地

随着粤语华人的移民

及其对粤剧的喜爱和传唱

粤剧广泛流行于海外

有华人的地方就有粤剧






历史渊源


明中叶清中叶

在广东演出的戏班称之为“外江班”

雍正年间湖北汉口人张五

在佛山效仿汉班制度组织“本地班”

清末民初,粤剧艺人在革命风云

以及社会发展的推动、支持下

不断促进粤剧艺术事业的繁荣与进步



民国初年至20年代

在粤剧志士班的影响下

一众粤剧名伶把原来沿用的 

“舞台官话”唱腔改用粤语方言

使粤剧艺术的音乐唱腔

变得更贴近群众和生活

更富有“粤音"的地方色彩



自此之后

粤剧艺术成为地方特色浓郁的剧种

完成了今天粤剧字腔声韵的根本变革

真正形成了本身的独特色彩与格调

基本内容


十大行当及“六柱制度”


粤剧初期有着十大行当

末、净、生、旦、丑

外、小、贴、夫、杂

后来粤剧的行当逐渐趋于简化

并在浓厚商业化运作需求下

粤剧“六柱制”便应运而生



男角都是“生”

小生、文武生、丑生、武生

女角都是花旦

只按角色轻重分主次

正印花旦二帮


伴奏器乐


粤剧的伴奏乐器里,弓弦、弹拨、吹管

这三部分都各有七八种

包括了小提琴等西洋乐器

以及改革创造的高胡、大阮、大低胡等

粤剧的打击乐器

有十几种鼓、锣、钹

数量多、形态大、量响



珠海与粤剧


珠海明清以来就有着粤剧文化底蕴。清光绪年间,珠海的唐家、荔山、乾务、马山等乡村曾办起业余粤剧社,在神诞、年节期间为群众演出。



珠海自1962年建立专业粤剧团,50年来,面向基层深受群众欢迎。创作演出了《疍家女》《伶仃洋》《一代情僧》《山乡风云》《搜书院》等剧,获4届省级艺术表演奖、导演奖。其中,《疍家女》获广东省第十三届艺术节剧目金奖、优秀剧本、优秀导演、优秀音乐、优秀舞美、优秀表演(琼霞)六项优秀剧目大满冠。培养出姚志强、赖琼霞两位国家一级演员、“梅花奖”得主。



云游珠海,关注非遗

我们下期再见~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供稿:珠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长按二维码关注“珠海市文化馆”

了解更多珠海公共文化资讯!



推荐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