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搜索

对谈 | 珠海市图书馆 x 陈年喜:我追求的诗歌,不要有太多的霓彩

发布时间:Aug 30, 2024 转载处:珠海市图书馆


8月17日,受珠海市图书馆邀请,诗人、散文作家陈年喜到访珠海,参加“百岛少年阅读世界”系列活动之“大咖面对面”,亮相南国书香节珠海分会场。期间,珠海市图书馆馆员吴伟钦与陈年喜进行对谈,就读者普遍关心的诗歌创作、诗学取向进行对谈,以下是部分对谈实录。

 830.jpg

图书馆:南方的文学,感觉比较“潮湿”,形成了独特的文学地理景观,特别是广东,比如十几年前,陈崇正等人的文学创造,开始有这种地理自觉。

陈年喜:我和陈崇正特别熟悉,他原来在花城出版社做过编辑,他做过十年编辑吧,很勤奋的。

图书馆:我看您写的散文也是,所以我特别佩服您这种一直坚持创作的人,您说过要发声的人总得发声。

陈年喜:其实黄河文化和长江文化已经分散了,长江文化和黄河文化不同的是黄河文化最注重的是记录,它的理想是干预生活。但是南方文学最终的目的是感官上愉悦你,让用你的心灵去感受,去感悟,然后理解、认识。我们北方文化是粗暴的,直接干预你。我是北方人,所以我自己做的文学,写得很粗劣、很粗犷、很直接。 

图书馆:在诗歌流派的演变过程当中,如“第三代诗人”之后,特别是韩东、于坚的诗,没有以前那么多的意象堆砌,比较直接,像您所写的可能可以归类为矿工文学或者打工文学。我之前读过比如许立志等人的诗,包括我们一些文学和音乐,比如说摇滚乐,也有一些类似于这方面的表达。东莞有一个乐队叫“蛙池”,他们的作品写了一些比如工厂里面流水线的生活,也是一种直接的表达。 

陈年喜:诗歌用大量的意象的这种表达方式,是2,000年左右特别多,就是能感觉到诗歌是很晦涩的,需要我们破密码一样,破译密码后再去读懂。现在的诗歌语言慢慢走向口语化,这个口语是加工过的日常语言,非常巧妙地去形成中间的一个张力,看似口语、看似平淡,但是内质上是不平淡的。

图书馆:您一直对创作这一块儿有自己的想法,你的创造过程是怎样的?

陈年喜:其实我是80年末就开始写诗了,经历了中国40年的整个现代化时代。近三十年出现了一些成熟的作家,成熟的文本,现在他们的方法语言也影响很多人,几乎大家可以把它作为模板。我非常崇拜的古代诗人是杜甫。杜甫是非常诚恳的,他的生活特别温馨善良,他把他个人的、家国的,所有的精力放在诗歌形式里面,诗歌做的绝不粗糙,艺术成分非常高。白居易也写得非常好,他写的《长恨歌》,非常精彩又特别通俗化,所以白居易的诗歌在整个日本,在中东国家,他的影响力超过杜甫是有一定道理的。我追求的诗歌,不要有太多的霓彩,是我们一般人能读得进去,能懂是前提,其次也不能白水,白水口感太过了一点,一杯清水,让人一眼看透也不行,通过读懂了每个字,每个句子,然后能引发思考。

图书馆:有没有话送给珠海市图书馆的读者?

陈年喜:让书打开我们。

(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