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Apr 16, 2024 转载处:珠海金湾区图书馆
2023年,第2届金湾阅读市集以一场为期3天的阅读嘉年华拉开了帷幕,为每一位热爱阅读的读者精心打造了一场岭南文化穿越之旅。
2024年4月19日至21日,第3届金湾阅读市集即将强势回归,再续华章。届时,来自珠三角各地的文化学者、史学专家将亲临现场,为大家献上一场探寻海丝历史、体验岭南文化的书香盛宴。
01. 名家面对面
食在岭南:林卫辉、林帝浣对谈
相信大家对金湾红旗的大林和小林两个地方并不陌生。巧合的是,本次金湾阅读市集首秀——“名家面对面”系列讲座即将邀请到美食届的“大林”(林卫辉老师)和“小林”(林帝浣老师)亲临现场,为广大读者烹制一场美食与岭南文化交融的书香大餐。
粤菜,根植于南粤大地,犹如一面映照岭南文化包容并蓄精神的明镜,以其独特的“滋味”,在中华美食文化中绽放异彩。在林卫辉老师与林帝浣老师眼中,粤菜餐桌上的每一道佳肴,不仅是味蕾的狂欢,更是生活的旋律、文化的载体、人生百态的微观写照。
美食探索者林卫辉老师热衷于穿行于市井之间,品尝世间珍馐。无论是充满生活气息的街头摊档、历史悠久的老字号,还是象征餐饮界巅峰“米其林殿堂”与“黑珍珠榜单”,无不牵动着他对美食的热烈向往。无论美食藏身何处,无论探索之路如何曲折,他始终坚守执著,只为追寻那直抵心灵的味道。林卫辉老师以深厚的学识沉淀,将诗词歌赋、古籍文献信手融入美食叙事,于食物考古中探寻人间至味,精心挖掘美馔佳肴,最终凝结为他的新作《寻味》。从高档酒店的独家食谱,到个性大厨的私人菜谱,再到个人的烹饪心得,林卫辉老师用细腻的笔触揭秘美食,让我们边看边学,烹饪生活至味。而大家熟知的小林老师(林帝浣),则以其幽默、治愈的视角,将美食探索的触角广泛延伸至日常生活各领域。为了以艺术手法赋予日常烟火以诗意,他甚至选择在寻常农贸市场举办展览。他的漫画世界中,味觉之旅占据显著地位,特别是对粤菜的生动刻画,展现出其灵动细腻的笔触,无不传达着他对美食的深刻理解与对味觉体验诗意化的独特匠心。
两位老师在岭南这片丰饶的土地上行走,深深浸润于其独特的美食文化,对岭南美食有着深刻的认知与感悟。无独有偶,珠海金湾这片蕴含岭南韵味之地,也孕育出了种类繁多的地方美食。三灶镇定家湾茶果琳琅满目,尽展岭南小吃的精致韵味;草堂村黄皮技艺世代传承,配方独特,唤醒人们对古老农耕文明的温情记忆;金湾花仔糕形色雅致,浓郁的岭南风情扑面而来;平沙四季瓜果丰富多样,季季水果都不同,令人垂涎欲滴!而在金湾众多美食中,古歌谣传颂的黄脚鱲——黄立鱼尤为引人瞩目。自宋时三灶岛民开始养殖,直至今日金湾荣获“中国黄立鱼之乡”美誉,黄立鱼已然成为金湾美食最闪耀的名片,生动讲述着岭南人对美食文化的坚守与创新精神。
您是否期待聆听两位资深美食家讲述那些动人的餐桌故事?是否想听听两位味蕾挑剔的美食侦探亲口解密那些让他们舌尖翩翩起舞的“食界秘境”?4月19日(星期五)下午4点,备受期待的大林老师(林卫辉)与小林老师(林帝浣)将联袂为大家呈现一场美食对谈盛宴,引领我们漫步美食王国,踏上一段味觉与心灵的双重探索之旅。
分享嘉宾
林卫辉
美食作家、食评人,公众号“辉尝好吃”主理人,曾担任《风味人间》《沸腾吧火锅》等纪录片美食顾问
小林老师(林帝浣)
中山大学副教授、著名漫画家、漫画界文笔最好的美食家
时 间
4月19日 16:00-17:30
地 点
第3届金湾阅读市集(金湾区图书馆一楼学术报告厅)
对 象
全体读者(限100人,1个名额对应1个座位。家长、儿童均需报名。名额有限,报满即止)
报 名 方 式
扫描活动二维码报名
温馨提示
本场名家对谈活动将于第3届金湾阅读市集启动仪式后开始。为保持现场良好秩序,本场活动在下午3:20开始签到入场,请报名成功的读者有序排队至签到处签到;下午3:40启动仪式开场后则视为迟到,谢绝入场。
02. 主题论坛
湾区望伶仃 文脉话岭南——谈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与互鉴
珠海,这座伫立于海上丝路要冲——伶仃洋之畔的海滨明珠,以“依海而生,向海而兴”之姿,活跃于古代海上丝路。珠海所在的珠江三角洲地区,自秦汉时期开始便已经参与到海上贸易活动中。随着时代发展,特别是在唐宋时期,由于海洋贸易的兴盛,珠海所在区域的港口逐步发展成为连结东西方的重要港口群。当时的广州(包括周边地区)不仅是华南地区最大的商业都市,更是海上丝路的起点之一,大量的瓷器、丝绸、茶叶以及其他手工艺品由此出发,经过珠海所在的海域,运往世界各地。
位于南疆之滨的广东,被浩渺的南海环抱,其历史脉络镌刻了海上丝绸之路的传奇篇章。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与海洋血脉相连,骨子里流淌着海洋贸易的基因。喧闹的集市中,琳琅满目的舶来品折射着百姓生活的变迁:胡椒的辛辣、玻璃器皿的晶莹、阿拉伯香料的馥郁,皆为海上丝路赋予这片土地的独特印记。古港遗址静默伫立,残砖断瓦无声诉说着商船的辉煌;古寺塔影,石碑铭文铭记着朝圣者与商旅的虔诚;宋代“南海一号”古沉船如同时光琥珀,封存过往,生动再现海丝盛景。
你是否想知道广东如何凭借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成为海丝之路的重要枢纽?是否渴望探寻海丝之路在岭南留下的历史印迹中,那些隐藏于古港遗址、陶瓷碎片、碑刻文献中的故事?是否对昔日民间商船扬帆远航充满遐想?4月20日(星期六)下午4点,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周永卫老师,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专家闫晓青老师和珠海拱北海关专家杨梓光老师,将携手为您揭开一段被尘封的海上传奇,共同绘就一幅海丝文化与岭南生活交融共生的瑰丽画卷。
分享嘉宾
周永卫
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闫晓青
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专家
杨梓光
珠海拱北海关专家、珠海“东澳岛海关遗址”开发项目顾问
时 间
4月20日 16:00-17:30
地 点
第3届金湾阅读市集主舞台(金湾区图书馆正门广场)
对 象
全体读者(限100人,1个名额对应1个座位。家长、儿童均需报名。名额有限,报满即止)
报 名 方 式
扫描活动二维码报名
03. 不高冷的文化课
珠三角如何从荒野滩涂演变成人烟阜盛的大湾区——从刘禹锡的《畲田行》说开去
珠江三角洲,这片如今繁花似锦、人烟鼎盛的湾区,是历史长河中无数偶然与必然交织而成的一部恢弘生态史诗。遥想当年,中原汉人为了躲避瘴疠,栖居粤北崇山峻岭,以刀耕火种的方式维系生计。然而,这种原始的农耕方式却对环境产生了深远影响,导致水土流失,滚滚泥沙汇入下游洪泛区。至宋代,防洪堤坝的修建终于驯服了狂野江河,为珠江三角洲的新生奠定了基础。南宋末年,面对蒙古铁骑的南侵,粤北山民纷纷南迁至珠江口,原本潮汐涌动的沙洲由此变为膏腴良田。历经时光淘洗与历史砥砺,曾经瘴气弥漫、荒芜寂静的滩涂,神奇般蜕变为今日繁华喧闹、活力四溢的中心湾区。
唐代文豪刘禹锡曾被贬至连州(地属岭南)任刺史。在他贬谪南下的生涯中,亲历了畬田(“畬田”,就是采用刀耕火种的方法耕作的田地)的耕种场景,并以一首《畬田行》细腻刻画了当时刀耕火种的生动细节。诗中“青林望靡靡,赤光低复起”生动再现了千年前南方山民烧荒时的壮丽画面;而“惊麏走且顾,群雉声咿喔”,寥寥数语,便勾勒出受火惊扰的獐子仓皇逃窜、群鸡惊叫四散的鲜活情景。
您是否已经按捺不住好奇心,想要了解更多刘禹锡笔下那畬田烈火熊熊、炽热如画的壮丽场景?是否想要了解岭南北部山区这种长期的畬田活动,究竟是如何推动珠江三角洲从滩涂走向人烟阜盛的大湾区?历史长河中,又有哪些事件交织成这段传奇的地域变迁?4月21日(星期日)下午4点,我们将跟随李晓进副教授的步伐,借由刘禹锡的诗作《畲田行》穿越时空,深度探秘珠三角的往昔岁月。
分享嘉宾
李晓进
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时 间
4月21日 16:00-17:30
地 点
第3届金湾阅读市集主舞台(金湾区图书馆正门广场)
对 象
全体读者(限100人,1个名额对应1个座位。家长、儿童均需报名。名额有限,报满即止)
报 名 方 式
扫描活动二维码报名
温馨提示
如遇降雨天气,为确保活动不受影响,活动地点将改为金湾区图书馆一楼学术报告厅,敬请留意通知。
海风轻舞,粤潮岭南
伶仃洋勾勒出海丝浓厚的生活况味
珠江水滋养出岭南独特的人间烟火
4月19日至21日
让我们携手共赴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之旅
展开鲜活的海丝历史画卷
聆听岭南岁月的回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