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May 31, 2023 转载处:珠海金湾区图书馆
俗话说:女人的衣橱里永远缺少一条裙子。在东方,旗袍被视为最能凸显东方女性美感的服饰。而在西方,晚礼服、连衣裙则是女性在出席正式场合时的首选,这两种裙装的流行过程充满着意趣。服饰是行走的文化,从我们的祖先披上第一片树叶、缝起第一块兽皮开始,到文明社会中的人们更关注服饰的内涵,人类的服饰从无到有、从一到众,呈现出了多姿多彩的形态和样式。而服饰的产生、演变过程,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等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服饰,是一个小小的切口,却得以瞥见大大的时代。6月3日下午,金湾区图书馆“不高冷文化课”系列“美与生活”版块,宋音希教授将为我们带来《中外服饰文化趣谈》主题讲座,带领读者们体会中外服饰文化不同的渊源与轮回,通过服饰的制度、样式以及装饰风格,把握它们跳动的文化脉搏。
“不高冷的文化课”系列“美与生活”板块
中外服饰文化趣谈
人类穿着服装的历史源远流长。从已发现约20000年以前的一件“像用纤维纺织成的面料做出的第一件衣服”开始,服饰就伴随着人类的出现而不断发展。服饰文化,是人类的物质生产和思想文化在服饰发展演变过程中的综合反映,不仅成为人类生活的需要,还代表着一定时期人类文化的积淀,成为人类文明的一种标志物,并承载了象征社会文化思潮转型的标志意义。
中国服饰与外国服饰,分别代表着不同的服饰文化传统。中国服饰以其多样的款式、精巧的工艺、鲜明的色彩、独特的装饰称著于世。无论是男子的冠冕、女子的发髻,还是巧夺天工的刺绣、灵巧生动的饰物,无一不表现出古老的中华民族文化的成熟和别致。中国服饰还有着深刻的文化意蕴和历史内涵。天子用冠冕服以示重威;百官以紫绥金章显示权贵;文人以儒服雅步勾画仪表;女子以布裙金钗表现姿容。中国古代还有许多“女扮男装”的故事。我们现今仍用“两袖清风”来形容正直廉洁之人。
外国服饰则热衷于追求体现人体美和服饰的形式美。古希腊的整合式长衣具有韵律美、和谐美。文艺复兴的撑箍裙、立体袖、高跟鞋,体现了人们对华贵和典雅的尊崇。工业革命后的服饰具有雕塑艺术般的形式感,高腰、花边,阳伞、短裙等服饰,至今仍活跃在人们的生活中。此外,外国的本地域服装没有顽固的正宗地位:我们在克里特跨裙上仍可轻易找到埃及跨裙的痕迹。
传承精髓,融汇东西。中外服饰的形式和习俗经历了数千年的历程延续至今,人们对服饰之美的探索似乎从未止步,始终不断突破,不断尝试,不断创造。作为西服配饰的领带,它的起源与什么有关?领和袖,在东西方不同的美学背景下的起源、变迁和作用都有哪些不同?东方的旗袍、西方的晚礼服和连衣裙这两种裙装的流行过程充满着什么样的意趣和文化精神?如果你想知道答案,那么这个美好的周六,不妨来到宋教授妙语连珠、干货满满的“不高冷的文化课”上一探究竟吧。
主题
中外服饰文化趣谈
嘉宾
宋音希
副教授|硕士导师|文艺学博士
主要研究方向为审美文化、文艺美学。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日常生活理论”视阈下的中国当代审美文化现象研究》。
时间
6月3日15:00-17:00
地点
金湾区图书馆一楼学术报告厅
对象
全体读者
(限150人,1个名额对应1个座位。家长、儿童均需报名。)
报名方式
扫描活动二维码报名
名额有限,报满即止
文化不高冷,知识不枯燥。融合今古,贯通中西。这个周六,我们与你在金图不见不散,一起去领略中外服饰之美,走进中外服饰文化的前世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