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Aug 7, 2023 转载处:珠海市文化馆
相遇“南屏九大簋”
大家好!我是来自香洲区凤凰小学的叶栩呈。今天,我为大家介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是“南屏九大簋”。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饮食始终是文化和民俗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粤语中的“请你去食九大簋”,意思是请你去吃大餐。“九大簋”在广府人心中已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文化符号。具有800多年历史的南屏村,建村以来就有吃“九大簋”的习俗。
“簋”是什么呢?簋其实是西周时期皇家祭祀的时候,盛放祭品的一种器皿。后来,从祭祀演变到生活,这个簋,就成为了宴席的一种符号。古时以“九”为尊,以“大”为多,“九大簋”就有尊贵、丰富和隆重的寓意。
“南屏九大簋”包括白切鸡、莲藕焖鸭、发菜蚝豉扒花菇、兰豆炒鲜鱿、咕噜肉、豉油皇焗虾、虾米焖猪皮、香芋扣肉以及西芹炒百合。每一道菜名都有着美好的吉祥寓意。比如白切鸡,寓意“比翼双飞”,发菜蚝豉扒花菇,寓意“发财好事”,兰豆炒鲜鱿,寓意“年年有余”,咕噜肉,寓意“添孙添福”,香芋扣肉,寓意“家肥屋润”。
古代的烹制方式和现代的生鲜食材成就了这份南屏的地道风味。“南屏九大簋”的每一道菜都选用鸡公钵来盛放,呈现了食材和器皿的完美搭配,极具仪式感,也预示着盆满钵满。
以前,除了春节,普通百姓也只有在大户人家喜结连理、乔迁新居或是添丁满月的时候,才有机会受邀请吃到“九大簋”。用“九大簋”宴请宾客,既表示主人待客之诚意,又突显客人地位之尊贵。
饮食,蕴含着中华民族的记忆密码和文化根脉,“南屏九大簋”是一场跨越八百年的相遇。2021年6月,“南屏九大簋”被列入珠海市香洲区第六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如今,随着人们的生活越过越好,“南屏九大簋”已经走进寻常百姓家。八百年前的豪华筵席,历经时代的沧桑变化,始终如一的味道承载着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非遗少年说”香洲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青少年演讲展示活动至今已举办三届,自今年4月第三届活动启动赛事报名以来,经全区各中小学初赛选拔及大众报名的方式,召集了来自48所学校的165名非遗小达人参赛,推介“一指禅推拿”“沙田民歌”“前山凤鸡舞”等17项珠海市香洲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活动图片直播链接超过13万人次浏览。最终活动评选出金奖6名、银奖10名、铜奖14名、优秀辅导老师26名,其中决赛总成绩排名前十的选手被授予“香洲区十大优秀文旅志愿者非遗讲解员”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