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Jun 13, 2023 转载处:金湾区图书馆-读者服务-阅读推广
馆/员/荐/读 第30期 翻阅这本书,过去的一切就犹如一幅由远及近的画卷,一幕幕出现在大家眼前。这里有人类的起源、文明的嬗变;有帝国的更迭、宗教的扩散;甚至还有对古典文明不同命运的思考、对人类历史上诸多灾难的忧虑与警示…… 第三十期的“馆员荐读”如约而至,本期为各位读者朋友推荐重量级世界通识读物——《全球通史》。北京大学历史系把它作为首要参考教材,清华大学历史系把它推荐给学生做课外阅读,中国科学院新生入学时,随录取通知书附赠这本书。它为何有如此神奇的魔力受到众多高校追捧?让我们一探究竟吧!
荐/读/人
王芙蓉
金图专职“搬砖员”。外向型内向人格,浪漫主义打底的现实主义者。一边为革命先烈因追求伟大理想而奋不顾身泪流满面,一边感恩前者带来的“让花成花、让树成树”的小生活。从书中找寻天马行空,在身边发现美好生活。
荐/读/书/籍
《全球通史》
作者:【美】斯塔夫里阿诺斯
索书号:K10/7:1 ;K10/7:2
馆藏地:二楼社会科学阅览区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全球通史》分八个部分,四十四个章节,主要讲述了世界历史的进化、世界文明的发展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作者着眼于全球,侧重于那些有影响的、促进历史发展的历史事件,其中包括原始社会、欧亚大陆的古代文明、欧亚大陆的原始文明、欧亚以外的世界、地区分割后的世界、西方崛起时的世界、西方占据优势时期的世界、1914年以来的现代世界等八大部分。
斯塔夫里阿诺斯的这部潜心力作自1970年初版问世以来,赞誉如潮,被译成多种语言流传于世,可谓经典之中的经典。本书不断再版,融入了时新的研究成果,收录数百幅生动珍贵的图片和脉络清晰的地图,使这部名著在内容和体系上更加完善。作者文笔隽永,笔力深厚,才思横溢,整部著作风格前后一致,令您在颇具历史韵律的行文中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荐/读/理/由
针对读者不同的历史知识储备,推荐本书的指数也不同,本书更适合想要从全球的角度而不是从某一国家或某一地区的角度来考察人类文明的产生和发展的读者。
不知是否有读者同我一样,学生时代所学的历史知识都是分为政治、经济、文化等几大模块。学政治时只看该时代的政治影响,学人文时只看该时代的人文情况,而当谈论到对一个时代的整体印象或这个时代与另个时代的对比时,抑或是同时代下中国与外国的平行世界时,总不知从何说起,脑海中的信息是割裂的、块状的、分开的。彼时每每遇到此类问题,总是满腹疑惑,赶紧翻出大事年表来一一比对,可即便如此,对于人类历史的总体概念依旧是模糊的、混乱的。
而《全球通史》正好满足了这个需求,它其实更像是一本工具书,可以常备手边随时翻阅。与我们所学的国别史、断代史不同,本书可以让我们在横向时间线上感受整个世界的此起彼伏,这与描写孤立的板块变化是完全不同的。它采用了全新的全球史观,充满了与众不同的趣味性与新奇性,引人入胜,发人深省。让读者深感没有事物是孤立存在的,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偏颇之处:
正因为它是一部全球史,其所涉及的内容过多过广,故而讲解不够细致,导致的后果就是本书类似于一个内容丰富的大提纲,多而不精,广而不细,但这并不妨碍它为读者打开了一扇通往全球史观的大门。
此外,作者的初衷虽是想打破“传统的以西方为导向的具有误导性的历史观”,但由于其对东方的研究并不深入,只是吸收了当时学术界关于东方的一系列主流认识理论,并且人的思想深受其所处的时代和社会背景的影响,所以即便是斯塔夫里阿诺斯也依然避免不了个人自带的西方底色与政治文化倾向,其全球史观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有失偏颇。
例如,作者笔下的欧洲扩张变成了打破各大洲相互孤立的文明革命,变成了世界文明相互交流的纽带。其眼中古雅典先贤的成就要远远高于中国诸子百家、印度哲学家、伊斯兰学者。将西方工业革命前的坎坷不平视为通往成功的必经之路,即使过程充满苦难黑暗但终将到达终点;而将中国古代的辉煌归于稍纵即逝的烟花,再绚烂璀璨也逃不过消散的悲惨结局。
这貌似与作者一开始力求的平等的全球史观相悖,但这仍不妨碍它是当时史学家为打破西方中心论的一次努力尝试、一种全新探索。
对西方思维的警惕:
图片下方的说明文字写道“穷国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主要来自其人口的规模”,此话意指中国人口过多,破坏了环境。再看后面,“今天,大多数中国人出行使用的都还是人力而不是矿物燃料交通工具。但是,一旦这个拥有十多亿人口的国家将来富起来,可能会带来什么样的环境后果呢?”结合上一句,含义不言而喻,中国贫穷时,人口过多会伤害环境,但若中国富了,庞大的人口对环境的伤害会更大。按照这个思路,中国人又该何去何从呢。每当看到类似内容,我脑海里总是不断回响丁仲礼院士对柴静采访时的反击。我们更应从人类命运共同体来考虑全世界的环境和发展问题。
所以,西方的傲慢与偏见依然存在,我们在接收西方领先的知识与思想时不能忘记甄别,思想的渗透与改变是日积月累、积水成渊的,需要要时刻警惕,不能松懈。
斯塔夫里阿诺斯运用全球史观的视角,描述了从史前到21世纪的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人类的过去犹如一幅巨型画卷徐徐展现在读者的面前。《全球通史》虽然是一部历史教科书,但它并没有一味局限于过去的叙事之中,而是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随时将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与现实社会相结合。做到“以史为镜、以史为鉴、以史为师”,在学习历史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关于现实的启示和思考,让读者体会到跨越时空的联系。
阅读这套书时,总不禁会想,如果由一位具有东方文化背景的人来写全球通史,带上东方特有的含蓄、谦虚、尊重,不知又会呈现出何种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