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Apr 9, 2023 转载处:珠海市文化馆
大休丝弦古琴斫造工艺
于2015年被列入珠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2022年被列入
第八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峨峨兮若泰山”和“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惊道:“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钟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身不弹,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一把琴的诞生
做琴的主要工具,铺满了整个小桌子
丝弦古琴的传统斫制工艺是经琴人一代代承传下来的。手工艺复杂达200多道工序,耗时持久长达近2年时间才能真正完成一床丝弦古琴的斫制。
丝弦古琴的样式有几十款之多,远丰富于其它乐器,一般标准琴器形长约130公分左右,宽20公分左右,厚不超过10公分的狭长体。整个琴体都为木质,唯局部配件可用其它木材,如玉、牙、骨等,弦为蚕吐丝织而成,区别于社会市场上,我们看到的所有古琴配弦,都是用钢索或铜索尼龙弦。
画样
刨槽腹
上灰
上漆
推光
结构特征
丝弦琴与钢弦琴主要分别在于:
1.在面板木料的选材和处理上,钢弦琴的雁足大多呈方形,而且龙龈及龈托处都不够圆滑。而丝弦琴的龙龈及龈托,雁足等缠弦的位置皆要求圆的,以免对丝弦造成伤害。
2. 一般钢弦琴的槽腹一直挖到近冠角处便算了,大部分离冠角也有6至10公分不等,但斫制丝弦琴则把这一距离的空间挖一个音池,呈半月形,以延长音韵发音的时间,且挖槽腹时更要精挖。
一床好的古琴,在音色上,要在散音、 泛音、按音三者都表现出色,是各个琴家所梦寐以求的,由于古琴音域广阔,达四个八度之多,加上指法复杂多变,表达力的丰富是其他民族乐器难以比肩的。在流传下来的古琴曲就有过百首之多,其文化内涵的丰富自不言而谕了。
在收藏价值而言,一床好的古琴,除了音色古朴淳厚外,其外形优雅独特,加之造工精良的话,实在使人爱不释手。且由于琴的外表有一层坚硬的鹿角霜灰胎保护,涂以生漆,存世数百年是常见的,而且年代越久,音色越见淳厚,而反观其他弦乐器,经数十年后,已不能弹拨,更谈不上历数百年,而古琴却不知不觉地经历了三千多年的岁月了。
古琴与养生
作为幸福宜居的珠海,养生亦必不可少!而学习弹奏古琴也与养生相关,《黄帝内经》就有记载乐能治病,即“五音可以调五脏”理论。并且琴中五音对应人身五脏:
“宫”与“脾”相通,助脾健运;
“商”与“肺”相通,舒达气机;
“角”与“肝”相通,解郁制怒;
“徵”与“心”相通,通调血脉;
“羽”与“肾”相通,养神宁志。
琴能养疾表现在弹琴可使人精神专一、杂念皆消,从而心静神凝,精气内敛,同时还能活动手指,增强手指功能,可谓是动静结合,心身双修。
珠海市省级非遗“大休丝弦古琴斫造工艺”传承人丁弘,于1994年每月往港随著名古琴家苏思棣先生习琴,1995年随著名斫琴家蔡昌寿先生习斫琴技艺,长达十二年之久,从2019年开始至2022年完成复制收藏在日本正仓院的唐代金银平文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