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Jan 15, 2023 转载处:珠海市文化馆
在珠海,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坚持保护、继承、弘扬、振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效保护非遗;他们勇于创新、积极探索,科学认识和把握非遗的特性及传承演变规律,研究和出台政策,提高非遗传承和实践能力;他们努力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帮助非遗传承人增强传承、创新能力,使非遗与当代文化相融相通。
他们是非遗传承人、策展人、企业家,也可能是艺术从业者、研究者、媒体人、教育工作者,他们活跃在珠海的各行各业,但都在为珠海非遗的保护传承做出贡献!珠海市文化馆本次推出2022年珠海市第二批非遗项目活化利用能人事迹展播第四期,展现非遗人物的时代风采。
非遗能人
刘一飚
·药线灸第十二代传人。
·经过不断研习,中医辩证日趋精准,“药线灸”灸疗手法日益成熟,掌握祖传多种急慢性病的治疗方法。在此基础上结合其多年临床经验,先后完善了 “药线灸”的“心法”。
药线灸,“线”到病除
非遗能人潜心研究、积极推广
传承弘扬传统中医药文化
让非遗造福人民群众
刘一飚于1990年,在老家钦州师承其伯母“药线灸”第十一代传人利开云,学习中医辩证和“药线灸”中医疗法,得利开云传灸法一本(共计225种病症的灸法),口传药线配方及制作方法以及本门独门心法和独门穴位共43个及口诀一首。
刘一飚在进行药线灸
2008年,刘一飚定居珠海,药线灸最传统的理念也随之落户珠海。2011年,“药线灸”被列入市级非遗名录。“药线灸”第十二代传人刘一飚先生被公布为“药线灸”代表性传承人。
为更好地传承、推广和发展“药线灸”中医技艺,由刘一飚带领的团队在珠海高新区成立了公司,注册了商标,从而开启中医文化保护、推广、培训、传承和药线研发、生产,构建从加工、研究开发、临床试验到产品生产的创新链条,打造药线灸远程诊断理疗的新平台新模式。
刘一飚在开展药线灸课程
到目前为止,刘一飚已开设了12期非遗中医“药线灸”基础班课程,学员的学习效果尤其显著,诸如肩颈腰腿疼痛、感冒发烧等生活中常见疾病问题,学员均能够自行利用“药线灸”治愈。
2021年12月7日,非遗药线灸的公益课学员合影
唐观挺
·金花诞代表性传承人,退休后担任唐家湾镇文化顾问。
·20多年来参与挖掘、整理和收集唐家地区历史人物的历史资料及当地民俗文化。
唐观挺参加非遗等历史文化研讨会。
唐家古镇,百年岁月
文化底蕴厚重,英才俊彦辈出
非遗能人致力传播唐家历史文化
守护文脉根源,焕发时代光彩
唐观挺一直大力推动唐家古镇文化建设,2010年倡议恢复唐家妇女、信众贺拜金花诞的民俗传统,宣传健康生育、家庭幸福、社会和谐,祈求婚姻美满、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家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等美好愿望。
他还参与挖掘、整理唐家地区的历史文化遗产,并通过《唐家湾侨刊》等刊物致力传播唐家湾文化,对金花诞的传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唐观挺在金花诞主持民俗活动。
近年来,唐观挺致力于高新区非遗等历史文化的保护,对高新区的非遗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近年来策划、主持或参加了以下活动:
2015年组织珠海高新区唐家历史文化研究会;协助高新区,策划举办“金花诞”;策划唐家口述历史,采访多位老人。
2016年主持“金花诞”活动;参与高新区暑期公益书法培训活动。
2017年考察唐廷枢故居观海楼、宝臣祠等南粤古驿道沿途标志性古建筑;接受《珠海村庄人文民俗纪录片》采访;主持“金花诞”活动;接受上海电视台纪录片《大上海》采访;同年,率领本会多人前往云浮,与中国近代工商业先驱唐廷枢后人建立联系;参与珠海古驿道工程评审。
2018年主持“金花诞”活动;在宝臣祠发现两方石碑;率澳门科技大学相关负责人及相关专家考察唐家湾古建筑。
2019年赴澳门科技大学唐廷枢研究中心,就加强唐廷枢研究进行探讨;主持“金花诞”活动;探索保护唐家老建筑,取得初步成效;赴福州探望唐廷枢后人。
2021年协助唐家小学成立“涤生粤剧班"开展粤剧进校园活动;主持“金花诞”活动;策划三庙神诞系列即“文昌诞”“佛诞”“金花诞”和“关帝诞”。
2022年与唐玉根共同主持唐家三庙神诞系列,延续唐家地区的民俗文化。
唐观挺在文昌诞带领孩童讲解民俗由来。
唐玉根
·唐家三庙神诞系列代表性传承人
·唐家村世居村民,中共党员,珠海高新区唐家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唐家三庙,庙庙有宝
非遗能人投身保育重修
让古建筑重现魅力
唐家三庙神诞民俗传统永流传
唐玉根在退休后,致力于唐家历史文化研究传承工作,积极加入高新区唐家历史文化研究会,任常务副会长。1993年参与唐家三庙的重修工作,为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协助恢复唐家三庙神诞的民俗传统。
唐玉根在佛诞开展民俗活动。
唐玉根一直协助唐观挺推动唐家古镇文化建设。2016年-2017年,协助对唐家三庙进行全面维修,维修内容包括屋面及梁架大修、墙体及地面修复、“三雕(石雕、砖雕、木雕)、二塑(灰塑、陶塑)”的修复及彩画的全面清理,正门口月台修复,条石地面及周边环境整理等,并设唐家湾民俗馆及金花诞传承基地。2021年协助唐家三庙系列成功列入珠海市非遗项目名录,2022年唐玉根成功申报为市级非遗传承人。
主持、参加活动
唐玉根在文昌诞带领孩童进行开笔礼。
1、唐家三庙神诞系列之“文昌诞”活动。
与唐家大同幼儿园合作,小朋友们通过摸葱、摸芹菜、点朱砂、击鼓等传统习俗,再现文昌诞的文化寓意。
2、唐家三庙神诞系列之“佛诞”活动。
为筹备此次活动,唐观挺、唐玉根多番走访,又四处搜罗浴佛所需祭具等物,务求最真实反映、宣传、发扬这一唐家传统。
3、与唐观挺等人出席澳门科技大学“香山文化论坛2022──纪念唐廷枢诞辰190周年暨‘香山商帮与洋务运动’学术年会”,传承弘扬非遗等传统文化。
4、唐家三庙神诞系列之“关帝诞”活动。
此活动有一个“关帝宝玺”。唐玉根随唐观挺四处搜寻,最终找到合适的厂家,雕刻成功。
此外,这些年来唐玉根多次带澳门科技大学师生及其他慕名而来的客人参观唐家,讲解唐家非遗、历史风俗与传统文化,是传承唐家历史文化的带头人和非遗能手。
唐玉根正在研究唐家三庙神诞系列习俗。
王芳登
·珠海市第十一批非遗名录(岭南苏裱技艺)传承人
·1999年来珠海学艺;2005年传承师父的装裱修复工作室;2016年发起成立珠海书画装裱研究会。
书画修复非遗技艺
妙手复完璧,仁心现神韵
非遗能人独创工艺、致力科普
保护书画代代流传至今
王芳登多次带队到苏州、上海、北京、湖州、泾县等地交流考察,举办装裱修复展览、装裱学堂,装裱进社区、装裱进校园百余场次,万余人次参加。
在珠海从事书画装裱修复23年,揭裱修复过国画大师齐白石、李可染、陆俨少等名作百余件,揭裱翻新近现代因受潮发霉的书画两千余件,是珠海博物馆、珠海特区画院、珠海美术家协会等文化、艺术单位、社团合作对象。
王芳登在进行装裱示范。
王芳登1979年出生于湖北省随州市。1999年3月,南下珠海,随师父郝寿宏学习书画装裱修复技艺6年。师父离珠在京发展,在其叮咛下接过“迹源斋”(装裱修复)这块招牌。为提升技艺,王芳登多次到苏裱起源地苏州请教范广畴老师(苏裱国家非遗传承人)及苏州装裱名家,又向故宫博物院、广州博物馆、广州美院等专家同行取经学习,积累装裱技艺。到安徽泾县及浙江湖州了解装裱辅材的材料成分及生产工艺,对装裱过程中辅材的变化熟记于心。他以苏裱技艺精粹为基础,结合岭南特殊气候,在传统浆糊中加入中药配料,独创秘制浆糊;特殊工艺制作的防潮画框,使裱件柔软平贴同时兼具更优的防潮、防霉、防虫效果。
王芳登在“书画重生技”装裱修复展中进行讲解。
从事书画装裱修复工作20多年来,王芳登尤擅特大巨幅书画的装裱,其装裱作品巡展全国10多地市及美国、日本、韩国、菲律宾等国家;参与陈展布置如:唐国安纪念馆、唐绍仪(故居)陈列馆、容闳博物馆等文化场馆的文献资料收集、展览保存及维护,珠海百余次大大小小书画美术展的布展工作等。
王芳登在装裱科普基地讲解。
为弘扬书画装裱(修复)技艺,创建大家相互学习交流平台,团结装裱同仁,王芳登在2015年发起创办了珠海书画装裱研究会。2017-2020连续4年在市博物馆、市图书馆举办装裱修复展;开展装裱进校园、进社区公益科普活动;自筹经费创办装裱科普体验馆免费开放,通过装裱图文、工具材料实物、修复案例来阐述、科普装裱;开设装裱学堂,公益装裱讲座50余场次,2021年装裱科普体验馆荣获“珠海市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广东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3年间接待参观交流学习近万余人次。2022年协助在寿山祠建设岭南苏裱(装裱修复)技艺非遗传承基地,陈展“书画重生技——岭南苏裱装裱修复作品展”,并开展非遗体验活动,现场进行展览作品讲解、装裱制糊讲解、装裱药材讲解以及托画心互动体验。
王芳登在装裱修复书画之余,每年举办及参加十余场次展览、装裱讲座,让书画爱好者通过装裱的剖析,了解纸、墨、颜料、印泥在书画传续中的因果关系,并与学校进行合作科普共建,在基地开展装裱科普讲座,让大家对书画保存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许叶阳
·珠海市唐家湾镇唐家村人,珠海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唐家麦记饼艺传承人。
饼香不怕巷子深
唐家麦记饼艺享誉百年
非遗能人大胆创新、传授推广
守住传统味,弘扬非遗技艺
许叶阳从小随父亲帮忙制饼上的工作,耳濡目染,自然地传承了制饼工艺,随着时代变迁,许叶阳并没有敝帚自珍、固步自封,不但技艺上有传承,且在手法上有创新,经常到全国各地交流学习,最重要的是要把“唐家麦记饼艺”向广大群众推广,非物质文化遗产才能发扬光大。
“唐家麦记饼艺” 于2015年入选珠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21年,许叶阳获评“珠海乡村工匠”,并成立珠海乡村工匠工作室。
许叶阳在非遗传习活动中教授做饼方法。
“唐家麦记饼艺” 秉承祖训,坚持真材实料、薄利多销的原则,并通过代代的学习,融合了传统广式糕饼以及西饼的制作方法,独具一格,在唐家湾享誉八十余载,且蜚声港澳地区。又因唐家湾华侨众多,通过唐家湾华侨的分享,在海外华人华侨群体中也有着良好的口碑,无须广告,通过人们口口相传,客户源源不断,每年引流过来上万客户排队购买,同时带旺周边饮食娱乐,且每年销量仍在不断递增。
在创新方面,许叶阳不仅将祖辈的做饼技艺完好地传承下来,并在口感上加以创新,使用小竹豆改良豆沙的口感,近年来推出陈皮豆沙、流沙月饼等,深得群众喜好。
许叶阳在非遗进校园活动中教授学生刷蛋清。
为了让“唐家麦记饼艺”得到更好的传承发展,每年都会多次走进校园与学生教学互动,积极参加非遗展会及活动,积极传播非遗,弘扬优秀民俗文化。“唐家麦记饼艺” 近年来向社会福利中心、老人院、孤儿院、来珠新疆学生等捐赠慰问,积极回馈社会。“唐家麦记饼艺”饼食品种繁多、口味独特,可自己品尝、馈赠亲友、旅游购物,“唐家麦记饼艺”现在不仅是唐家湾文化名片之一,也成为珠海市的文化名片之一。
许叶阳在非遗进校园活动中教授学生用传统饼具制作月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