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搜索

做非遗的“守”艺人|2022年珠海市第二批非遗项目活化利用能人事迹展播(二)

发布时间:Jan 13, 2023 转载处:珠海市文化馆


在珠海,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坚持保护、继承、弘扬、振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效保护非遗;他们勇于创新、积极探索,科学认识和把握非遗的特性及传承演变规律,研究和出台政策,提高非遗传承和实践能力;他们努力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帮助非遗传承人增强传承、创新能力,使非遗与当代文化相融相通。

他们是非遗传承人、策展人、企业家,也可能是艺术从业者、研究者、媒体人、教育工作者,他们活跃在珠海的各行各业,但都在为珠海非遗的保护传承做出贡献!珠海市文化馆本次推出2022年珠海市第二批非遗项目活化利用能人事迹展播第二期,展现非遗人物的时代风采。

 

IMG_256

陈洁荣

·金湾区三灶镇人,三灶陈氏剪纸掌门人,三灶剪纸代表性传承人。

·2000年创立广州首家专业剪纸工作坊;2021年陈洁荣被评为珠海乡村工匠;2022年8月,创作地方特色巨作剪纸《金湾版清明上河图一一航空新城》,引起广泛关注。

 

陈洁荣从小跟随母亲学习剪纸,继承了家族传承下来的剪纸技艺,不间断地追求探索剪纸技艺30多年,精通设计、剪、刻、染、裱等剪纸创作技法,拓展了独具三灶剪纸特色的“梳子纹”风格剪纸。

他创作的“立体剪纸”借鉴了板画的黑白、水墨画的意境、素描的透视等艺术表现手法,使剪纸突破了传统剪纸的平面展示,过渡到三维立体呈现。创作出如5米长卷历史版《清明上河图》、2x4.4米《金湾版清明上河图——航空新城》等人文历史、自然风光、乡土风情等大型高难度技巧剪纸题材。展现出继承与探索创新,民间与时尚,传统与时代的有机融合的发展特色。2021年,陈洁荣被评为珠海乡村工匠,其事迹曾得到羊城晚报、南方都市报、珠海特区报、珠海电视台等媒体的报道。

图1:陈洁荣创作金湾版清明雨上河图一一航空新城,在2022南国书香节珠海国际会展中心分会场展出。拍摄时间:2022年8月;拍摄者:莫雨静

(陈洁荣创作金湾版清明雨上河图一一航空新城在2022南国书香节珠海国际会展中心分会场展出)

 

陈洁荣积极参加非遗项目三灶剪纸的校园传承活动。1997~2005年,先后在广州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工业大学等举办非遗剪纸进高校的文化活动;2016至今,分别到到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园区、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等学校进行剪纸教学;2020年,应斗门区教育部门邀请,为100名中小学美术老师讲授剪纸技能课。

图3:将国家级非遗三灶鹤舞与三灶剪纸相结合,创作1米1三灶鹤舞团花;拍摄者:莫雨静

(陈洁荣将国家级非遗三灶鹤舞与三灶剪纸相结合,创作1.1米三灶鹤舞团花。)

    陈洁荣积极参与非遗项目三灶剪纸的推广活动。陈洁荣积极支持配合地区经济文化宣传活动,曾参加过市形象宣传片、悠游金湾、岛上人家过年、珠海航展等宣传活动;2016年—2019年担任中华文化交流教学剪纸导师,为来自世界各国的学生、教师、社会人士展示教学中国剪纸艺术;2017年至今,连续担任金湾区文化馆、文化中心主办的三灶剪纸传承公益培训班老师,曾到十几个村社区、单位社团进行剪纸展示教学公益性文化活动。

陈洁荣积极参与非遗项目三灶剪纸的开发和创新工作。2000年创立广州首家专业剪纸工作坊,形成产业链形式向国内外销售剪纸文创产品;2022年8月,创作具有地方特色的剪纸《金湾版清明上河图一一航空新城》,引起广泛关注;2022年11月,参加金湾区文化馆主办的《蓝天逐梦》迎中国航展主题文化活动,创作航展系列剪纸,助力珠海航展。    

 

金湾区-何三兰

何三兰

·珠海市三灶镇海澄小学的老师,小学语文一级教师,从2018年以来担任学校非遗项目——三灶鹤舞负责老师。2020年9月担任珠海市三灶镇海澄小学的德育主任。

·编写了校本教材《三灶鹤舞》,录制了两节有关三灶鹤舞的微课,举办了有关三灶鹤舞的区级讲座一次,镇级讲座一次。潜心研究三灶鹤舞教学,有关三鹤舞的区级课题已经结题。

 

在2019-2020年,何三兰连续二年被评为金湾区“非遗优秀辅导员”荣誉称号;被评为2020年“珠海乡村工匠”和2021年“珠海市乡村工匠”(三灶鹤舞)的工作室主持人。她致力于非遗文化的传承,做文化传承的守护者,为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图1何三兰老师带领海澄小学鹤舞队应邀参加“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暨澳门回归20周年文艺大汇演”。拍摄时间为2019年12月7日,拍摄者:代文,地点:澳门综艺馆综艺一馆。

(何三兰老师带领海澄小学鹤舞队应邀参加汇演。)

拍摄者:代文

拍摄时间:2019年12月7日

拍摄地点:澳门综艺馆综艺一馆

 

一、挖掘三灶鹤舞教材,录制微课研究课题。

2015年10月海澄小学被评为金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鹤舞的传承基地。为了更好地把这种三灶鹤舞的传统文化精神发扬光大,何三兰老师根据文献资料,并结合海澄村的三灶鹤舞传习馆现存相关资料,编写了《三灶鹤舞》校本课程一本。疫情期间录制了《走近三灶鹤舞》和《走进三灶鹤舞》两节微课,其中《走进三灶鹤舞》这节微课获得了金湾区“线上教育”优秀课例一等奖。她独立主持的金湾区课题《三灶鹤舞传承与小学生社会实践融合的行动研究》于2021年5月成功结题,考核优秀。

图2何三兰老师的工作室“珠海乡村工匠工作室三灶鹤舞(非遗传承)”的挂牌仪式。拍摄时间为2022年9月27日,拍摄者:陈桂容,地点:珠海市三灶镇海澄小学

(何三兰老师的工作室“珠海乡村工匠工作室三灶鹤舞(非遗传承)”举行挂牌仪式。)

拍摄者:陈桂容

拍摄时间:2022年9月27日

拍摄地点:珠海市三灶镇海澄小学

二、潜心三灶鹤舞教学,传承创编三灶鹤舞。

何三兰老师潜心于三灶鹤舞的教学,引导学生学习非遗技艺,感悟匠心精神,培养爱国情怀。近三年期间,培养近400名鹤舞爱好者,多次带领学生参加省、市、区各种演出,如:镇“庆缤纷六一展小候鸟风采”文艺汇演;区非遗传承基地挂牌仪式、区元宵喜乐汇展演、大门口湿地公园公益展演、“快乐宝贝”儿童平衡车开幕式表演;市博物馆日开幕式表演、市“田径运动会”开幕式展演、市“教博会”展演等。2019年所负责的学校鹤舞队还被澳门教青局邀请参加汇演;2020年参加金湾区运动会开幕式;2021年参加深圳市“非遗周”展演。

图3 何三兰老师指导学生兑换小白鹤评价积分和领取积分奖品。拍摄时间为2022年12月1日,拍摄者:万赐龙,地点:珠海市三灶镇海澄小学

(何三兰老师指导学生兑换小白鹤评价积分和领取积分奖品。)

拍摄者:万赐龙

拍摄地点:珠海市三灶镇海澄小学

三、三灶鹤舞传承创新融合——“等鹤来”幸福少年评价。

何三兰老师既是学校非遗项目负责老师,又是主管学校德育工作的老师。为了有力地发扬鹤舞非遗传统文化的魅力,丰富校园的精神文化建设,她把“三灶鹤舞”的传承创新运用到学生的评价上,让学生评价与三灶鹤舞的传承有机结合在一起,将“鹤”的“健康”、“祥和”、“和睦友爱”的文化精神与学校培养学生目标联系起来。为此学校提出品行高洁小白鹤、身心健康小白鹤、智能发展小白鹤、情趣高雅小白鹤和劳动创新小白鹤的幸福少年培养目标和评价维度,建立了“等鹤来”幸福少年评价体系。让每个学生化身于白鹤,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争做幸福好少年。

把三灶鹤舞与学校学生评价工作结合起来,以学校为滋养非遗的土壤,以点带面,小手牵大手,一个家庭带一个社区,既为学校开展鹤舞文化进校园节省了时间,又拓宽了空间,受到学生、家长和其他学校的认可。

非遗传承有我,传承守护非遗。

何老师在三灶鹤舞的非遗传承工作上认认真真,勤勤恳恳,关爰学生,热情奉献。2021年8月何三兰老师指导吴玥霖同学参加广东省振兴传统工艺工作站的“非遗少年说”第二届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青少年演讲展示活动获得“优胜奖”,何三兰老师同时也获得此活动的“优秀指导奖”。

 

金湾区-李应萍

李应萍

·现就读于暨南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

·曾在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宣教部实习,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博物馆教育工作,现在金湾区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实习,协助区非保中心开展多项工作。

图片1:参与“定家湾茶果进校园”活动;拍摄时间:2022年11月4日;拍摄地点:珠海市金湾区文正幼儿;拍摄人:尤施翠

(李应萍参与“定家湾茶果进校园”活动)

拍摄人:尤施翠

拍摄时间:2022年11月4日

拍摄地点:珠海市金湾区文正幼儿园

李应萍在实习期间,在金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指导下,积极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工作。

图片2:参与定家湾茶果交流活动活动;拍摄时间:2022年11月17日;拍摄地点:珠海市北山茶果基地;拍摄人:方凌盈

(参与定家湾茶果交流活动活动)

拍摄人:方凌盈

拍摄时间:2022年11月17日

拍摄地点:珠海市北山茶果基地

 

一、参与非遗数据库资料的整理与编辑。

整理汇总金湾区非遗代表性项目和传承人资料,并在非遗数据库录入、上传相关资料。

二、积极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工作。

参与鸭形拳相关资料的搜集、整理,并与鸭形拳代表性传承人取得联系,积极沟通,理清了鸭形拳的传承谱系,为鸭形拳的申报贡献了一份力量。

三、积极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活动。

分别前往金湾区文正幼儿园、三灶中心幼儿园、航空新城幼儿园、金帆幼儿园参与“定家湾茶果进校园”系列活动,在活动前期积极与校方老师和工作人员沟通,安排活动相关事宜,在活动现场协助传承人和老师顺利开展活动,拍摄活动图片和视频,在活动结束之后,参与活动的总结工作。

四、积极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交流活动。

参与“定家湾茶果交流活动”,分别前往北山茶果传承基地、斗门咸茶传承基地参与相关活动,了解各地区茶果的制作差异和生产性保护的经验。

五、参与金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拍摄工作。

拍摄期间,积极协调代表性传承人的拍摄时间,了解传承人的代表性项目的保护和传承。

六、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

目前,正在进行三灶鹤舞的校园传承的研究工作,了解了三灶鹤舞的保护、传承与利用现状以及各学校传承三灶鹤舞的方式和取得的效果。

图片3: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工作活动;拍摄时间:2022年11月20日;拍摄地点:珠海市金湾区正表村;拍摄人:胡鑫

(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工作活动)

拍摄人:胡鑫

拍摄时间:2022年11月20日

拍摄地点:珠海市金湾区正表村

 

IMG_256

谈森荣

·广东省珠海市金湾区三灶镇海澄村人

·2013年,被认定为金湾区第二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017年,被认定为珠海市第七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020年,被认定为广东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谈森荣幼时见家中长辈舞狮舞鹤,便对鹤舞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细心观察白鹤啄食、梳羽、嬉戏、归巢等生活习性,观其形,听其音,将其揉入到鹤舞的表演中。多年来,他代表金湾区参加了2010年上海世博会广东省广东周开幕式展演巡游、2018年春晚珠海分会场的鹤舞表演、2019年央视七夕晚会节目录制等大型活动和多场省市区非遗日展演活动。2013年,他在海华小学、海澄小学等金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开展三灶鹤舞传承工作,深受学生欢迎,培养了一批三灶鹤舞的小传承人。

一、积极传承鹤舞项目。

长期在海华小学、海澄小学和金湾一小开展传承活动,在2一5年级选30-40名学生,组成1个班,每周开展1-2次培训活动,鹤舞队的学生们作为下一代传承人,经常代表珠海市、金湾区参加各种大型活动。

二、鹤舞技艺精湛,多次获奖。

谈森荣熟练地掌握鹤舞四大核心内容:鹤舞的礼仪规制;鹤舞的七套舞蹈动作;鹤歌的曲调和歌词创作;鹤衣的制作流程。谈森荣是第十代传承人中掌握核心内容最全面的,也是最有影响的,多次代表国家级传承人陈福炎参加国家和省市大型活动。于2020年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2010年金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表现突出,荣获“先进个人”;2011年在金湾区参加第五届珠海市民间艺术大巡游活动中,“狮鹤闹春”演绎方阵演出,表现突出;2012年在金湾区参加第六届珠海市民间艺术大巡游活动中,积极参与“鹤舞金湾”演艺方阵的排练演出,表现突出;2013年参加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舞蹈汇演荣获金奖。

三、积极参加非遗活动,将鹤舞发扬广大。

2019年7月参加珠海市“七夕”鹤舞风采培训和展演;2019年8月参加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举办的广东国际旅游产业博览会活动展演;2019年9月1日参加金湾海澄村中秋系列活动;2019年9月21日参加珠海市庆祝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2019年12月19日参加佛冈县文化广电旅游协会主办的清远市熹乐谷温泉大会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活动演出;2020年1月1日参加肇庆非遗演出;2022年参加南国书香节珠海分会场表演。

图片3:在金湾区第一小学开展鹤舞传承培训;拍照时间:2022年10月27日;拍照地点:金湾区第一小学体育馆;拍摄人:田静

(在金湾区第一小学开展鹤舞传承培训。)

 

IMG_256

王海鹏

·珠海市金湾区音乐舞蹈家协会会员。

·2017年8月-2018年3月,在斗门区莲州司法所工作。2018年3月-至今在金湾区文化馆工作,先后负责跟进公益培训、少儿团队建设、文化志愿者、舞蹈赛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等工作。

图片1: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中秋——讲非遗故事、品非遗月饼志愿者公益培训;拍摄时间:2022年9月15日;拍摄地点:珠海市金湾区文化馆;拍摄人:谢永苹

(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中秋——讲非遗故事、品非遗月饼志愿者公益培训。)

王海鹏辅导的舞蹈节目多次获奖:

①2018年,辅导舞蹈《沂·情》荣获2018年度珠海市优秀广场节目汇演银奖。

②2019年,辅导原创舞蹈《山海情》在“童心向党”金湾区第十五届青少儿艺术花会舞蹈比赛中获得金奖。同年,该作品在珠海市第31届青少儿艺术花会舞蹈比赛中获得金奖。王海鹏凭借该作品还获得优秀辅导员奖。

③2021年,辅导青羽少儿舞蹈团排练舞蹈《拳速激情》,在“童心向党”金湾区第17届青少儿艺术花会舞蹈专场决赛中获得金奖。同年,该作品在珠海市第33届青少儿艺术花会舞蹈专场中获得金奖。王海鹏凭借该作品获得优秀辅导员奖。

 

图片2:组织开展非遗进校园系列活动;拍摄时间:2022年11月4日;拍摄地点:珠海市金湾区三灶镇中心幼儿园;拍摄人:孙晓霖

(组织开展非遗进校园系列活动。)

 

一、组织非保中心开展非遗挖掘和申报工作,取得显著成果。

2022年挖掘可申报区级非遗项目达14项,涵盖传统技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民间文学等多个类型。

 

二、将非遗保护工作与产业相结合。

有效弥补了传承人在艺术涵养、设计能力和市场意识等方面的短板,不断提高非遗传承水平,激活非遗生命力,同时为金湾区的非遗资源增加了吸引力和知名度,拓展了认知范围和产品市场。2022年先后在金湾华发商都、国际健康港等场所组织开展“非遗市集”“非遗展示“等活动,吸引群众2万余人次。

 

三、积极与区内各学校合作。

推动了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普及和传承,让非遗从“进校园”转化成“在校园”,在学生群体中坚定文化自信。先后统筹开展“非遗进校园”系列活动8场,涵盖幼儿园、小学、职校等,多层次、有针对性开展,切实增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力和传承力;“在学校”开展非遗培训共超过500课时,让学生在近距离接触、深层次了解中读懂非遗,让非遗在校园开枝散叶。

 

四、将非遗与文艺创作相结合,让非遗焕发新的生命力。

参与打造了一系列非遗精品,原创歌曲《茶果》、《竹草编》,在QQ音乐等音乐平台一经推出,播放量迅速破万;用通俗的语言和生动的漫画为形式编印鹤舞绘本宣传册《白鹤仙仙》,让非遗流传方式更具现代风格,内容更多元生动;用鹤舞为原型创作首部金湾音乐剧《白鹤仙仙》、鹤舞课间操。

图片3:组织开展非遗交流系列活动;拍摄时间:2022年11月18日;拍摄地点:珠海市香洲区北山茶果;拍摄人:李洁

(组织开展非遗交流系列活动。)